写在2022.5.8母亲节:无题

分享:  

图片

写在前面

过去很多个时间节点,本来应该写下点什么,好让它显得更丰满些、有仪式感些,显得自己没有虚度这段时光。这样那样的原因,一次次作罢。今天有点手指酸疼,也不是很想去写的,但我担心错过这个特殊的日子,以后找不到这样的好时机来倾诉这些沉积很久的想法,所以还是矫情一回吧。

竟也用上了“无题”做题目,可能是因为多重角色的变化,萦绕在心头的思绪更多了些、复杂了些吧,不过本文也确实没预设主题。

感恩老婆:你的第一个母亲节

对农历我总是搞不清楚,即便偶尔发现个特殊的节气、节日也是无意中听说,由于从小过生日都是按照农历,所以我的生日也基本是父母、姨妈、姥姥他们提及的时候我才会知道,哦,生日那天可以加餐意思下。

也经常有这样的文章,孩子生日那天,却也是母亲最痛的那天,孩子也应该在生日那天表达下对母亲的感恩。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却没法感同身受。

宝贝闺女出生,我从深圳赶到武汉后,只能在产房外等待,没能陪伴在老婆旁边,也没感受到她有多撕心裂肺的疼痛,当我怀揣着惊喜去看她娘俩时,看到老婆脸色那么憔悴,加上晚上陪床时临近产房的年轻妈妈疼的直喊,我也看到了医护清理出来的胎盘……一下子内心揪了一下,生个娃做母亲的真的太不容易了。

联想到老婆产前从体型微胖到长个大肚子行动不便,产后的各种恢复,带娃的辛苦,在我这个“奋斗B”在深圳几乎缺席了一切相关事项的情况下,老婆几乎自己一个人扛下了所有劳累和委屈。

感谢老婆,送给我一个小天使,感谢老婆的辛苦付出,今天也是你的第一个节日。虽然小宝贝还不会叫妈妈,但现在已经知道了去找妈妈,以后她也会慢慢变成你的跟屁虫,母亲节也会给你送来束康乃馨,就先憧憬下吧。

感恩母亲:今天才体会到那份不易

如果没有亲自看到老婆经历的那些不易,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感受到做母亲的那份不易,而且是在30年前那样的生活、医疗条件下。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是我心灵的港湾,省吃俭用,给我做好吃的,给我做衣服,做鞋子,教我识拼音、写字、算术,刚去上学时该会的也都会差不多了。那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爸爸妈妈辛辛苦苦地劳动,家里再难的时候,也不让我因此而受伤分毫。

念了那么多年书,终于毕业了,我急不可耐地要去试试,可是爸爸却先走了,那段时间虽然妈妈和我来了深圳,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很压抑,早出晚归的儿子、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网络购物、不熟悉的医院就诊流程,等等。我开始想,有可能妈妈是为了维护儿子在他人眼中的孝心选择性地放弃了熟悉的家、人、环境,难为妈妈了。

老婆怀孕后,妈妈也尽己所能赶来照顾,人生地不熟的武汉,我也担心这婆媳矛盾会不会也让我束手无策,不过妈妈和老婆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也没出现过矛盾,真的很让人欣慰,但这背后她们也各自牺牲了很多。

母亲节快乐,再过些天,你也会多个跟屁虫,被喊“奶奶”也很开心吧。

感谢警察:对我的批评教育

爸爸刚走那一两年,我常觉得这个没有他的世界几乎不可接受。爸爸身上那种正直、坚毅、豁达的品质,在家族中也比较受长辈同辈小辈的信任。我虽本性不坏,但是做的就没爸爸好,原本打算多跟爸爸聊聊,让自己做的更好。可谁能想到,我的良师益友就这么走了。

那段时间眼里容不得沙子了,几乎自我封闭了和其他人的接触和交流。工作上也因此或多或少遇到些不快,这段时间也没少和老婆、妈妈抱怨。

有段时间我也经常看些“针砭时弊”的内容,好的坏的、对的错的,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思考,唠叨个不停,老婆也听的烦,妈妈再听估计也听出了老茧。后面我发现也改变不了她们,她们也不关心这些,我就更郁闷了。当我看Youtube一些相关内容时,老婆就会主动播放金灿荣等人的视频。

深圳的快节奏也是出了名的,当你双脚落地深圳开始,你就开始走路带风了。大多数年轻人都脚步如飞,他们也很拼,惜时如金。有时是城市规划的问题,有时是平台调度策略的问题,有时是人自己的问题,谁都想快一点,你快就需要有人配合你慢一点,不然就容易出冲突。

总有些漠视规则的人会来挑动你的神经,差点割喉的电动车遮阳棚、看手机频繁踩你脚后跟的行人、斑马线和行人抢路的司机、和行人抢路闯红灯的外卖小哥、不避让自行车的司机,等等。

这些因素叠加到一起,最终让我变成一个火药桶。终于后面发生了一次冲突,调节中,一个差不多爸爸这个年纪的警察,和我聊了聊,“你就说大哥你厉害”,“你可以骂他吐口水”,“他不对在先,但你犯不着把他……”,“年轻人年轻气盛可以理解”,“不值得”,道理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我有多久没有听到来自长辈的“疏导”了。我忽然感觉到豁然开朗,前所未有的轻松,感谢深圳警察的批评教育,让我以一个小错误及时“迷途知返”。

去年年底,对一家假冒的苹果售后服务中心的维权过程,算是我把警察的话听进去了,这个社会上有很多资源能协助你惩罚犯错误的人,只要你利用好它们,没必要剑走偏锋。

感谢亲朋:谢谢你们一直在

工作后也没什么机会和亲朋常聚聚,再加上这几年疫情防控,机会就更少了,21年底因为小宝宝太小也没有回老家。20年底办婚礼的时候,那个时候在婚礼现场心血来潮拍照怎么能少的了和发小、朋友们呢?拍了几张合照。

不过没几天老婆就有喜了,后面就忙着各种相关的事情,竟然忘记了把这些照片给导出来。过些天抽个周末,把这些照片整理一下,给家人朋友们发一下。

感谢你们一直在,虽然也常常很久不联系。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城市,做着不同的工作,每天操心着不同的话题,但是总有些东西是我们共同关注的,比如生活、带娃。

时间、空间,会让人与人产生距离感,像山东、深圳距离1700公里,也不过是2小时的距离,友谊之上的时空距离,我认为只是一句微信“嘿,在吗”的距离。

感谢伤疤:认识并爱惜身体

这个世界离了谁都会转,哪怕人类灭绝,几百亿年后也可能诞生其他物种,所以,这个世界不是为谁而存在,我们才是这个世界的游客。当我们在旅途中遇到些不快,也尽量怀揣着乐观的心态去观察它吧。

“伤疤,是美好生活的刺青”,20年吧,骑着自行车重重从车把前摔了出去(车轮卡在砖缝里),晚上太黑来不及反应,手掌被擦掉3~4平方厘米左右的皮,火辣辣地疼,一只手骑到小区门口发了这条朋友圈, “Scars are just tattoos of better stories”。

因为我坚持骑行十几年,这是我喜欢的事情,所以在因它而受伤后才会这么乐观,如果是工作生活上的糟糕的其他事,我可能就没这么好心情了。

21年,因为意外伤到了一只手指,住院。病房里有位大哥类似的伤,因为想省钱选择截去了手指。我的费用,报销前总计1w多,报销完后2600。这个社会并不是那么其乐融融的,有很多群体收入并不高,在出现身体上的问题时,还是会有些人迫于经济压力被动地、无奈地放弃。这件事对我触动还是很大,我也开始关注治疗的局限性,有些东西能修但修不彻底。

以前我听过两种不同的声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了革命,你还怕流血牺牲吗”。很明显,断章取义只会曲解我们的认识。

我想说的是,任何时候我们选择爱惜自己的身体,都不能算作是错误。从自己这个个体而言,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甘愿为之献身的目标以外,几乎不存在任何比你的身体更有价值、高级的东西。

21年读了一本书《人体的秘密》,我很喜欢里面一段话,和大家分享下,大意是说:“就在我们迷茫、不知所措的当下,你的身体里无数的细胞、各种组织、器官正在为你的正常运行以最大地效率工作……”。闭上眼睛体会下,就在我们不知所措的当下,有无数的细胞正在为我们拼命地运转。人体、生命,是多么奇妙啊!事实上,除去健康人体中的“精神”,单看组建人体的化学元素,造价就要上百万元(或者百万美元),更不用说这些物质组件起来的复杂的组织、器官了,而且还没有考虑人类最伟大的“大脑的思维”。

身体有些东西,坏了就是修不好的,比如伤疤、牙齿、脱发、肌腱,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挣得的收入,并不一定够用来垫付身体损害的修复费用。

希望大家能坚持查体,多关注身体异常,用正确的方法爱惜自己的身体总没有错的,除非你愿意为之做出牺牲。

拥抱多元:不同正是存在的价值

慢慢地发现很多人对很多事务的看法都是不同的,我们常以这句话自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说直白点,不同才是我们存在的价值,我思故我在,尽管我的认知不一定全面、正确,但是我相信一定有比我更聪明、有见识的人,只要他能把我反映的因素考虑进去,在更高层次的抽象、设计层面予以解决掉,那这就是有价值的。

因为做计算机相关工作的原因,我加入了一些Slack群组、Twitter关注了一些比较牛的技术人员,几年之后,我可以很舒心的说,showoff一下没事,这很正常。

以前我的QQ空间、朋友圈、微博夹杂着各种技术文章,后来我看大家都不怎么发,那算了吧,我感觉我也打扰到大家了,就不发了吧。遗憾的是,我认为这是一种圈子里的交流。我们真的要对好友列表打上各种标签,发条朋友圈之前斟酌一番吗?

我关注的这些大佬还都挺平易近人的,他们也会晒娃,晒codesnippet,晒自己新买的宝马,晒自己刚还完房贷,晒自己书写到哪里了,晒自己敲键盘手速有多快(有次跟大佬pk过,略逊一筹),晒自己接下来要去哪里分享,晒今天和女友的约会很开心…这样的生活多简单!

另外,近几年出现了不少App想打破熟人社交的模式,soul等等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些现实原因导致上述问题似乎无法不好解决,年轻人甚至也包括一些像我这样的“老人”也开始去尝试一些打破熟人社交的方式,showoff是多么重要,目的还是为了给社交注入一些有活力的元素,才更有可玩性。

人,真的没必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我还是希望我的朋友圈里面能有些晒这个晒那个的,虽然我不一定看的懂,但如果你能炫一下,那对我而言应该也确实开拓了下眼界。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是否不同,是否会被赞同,如果你抱着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去互动,也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

现实中,有很多人不分享,有的是担心被认为是炫耀,但是他明明只是为了分享体验,如果后续XR技术的加成,一位身处德国骑着s1000rr的骑友可以让处于禁摩地带的我感受一波300km/h的癫狂速度,那你说我会以为他在炫耀他有跑车吗?不会。

技术,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人类的现实生活,只不过它可能通过了虚拟的途径,这里的“虚拟”也只是一种媒介而已,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和异国他乡的朋友通电话,他听到的声音也是虚拟的,并不是我的声音340m/s传播过去的,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虚拟,并不是为了把大家架设在虚拟中,恰恰它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进一步抽象,通过它可以丰富我们连接的媒介。比如深圳夜晚加班的我可以触摸到武汉婴儿床上的宝贝,感受到她q弹的皮肤、宁静的喘息声。

现在元宇宙概念火热,如果你联想不到更多的场景,不要急,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也许那时候会有还不错的场景落地实现。

收尾吧

好像说了很多,这大致就是我近段时间的想法,感谢老婆、感谢母亲、感谢亲朋、感谢警察同志、拥抱不同的声音。2022变化颇多,做当下最正确的决定吧,剩下的交给运气,相信大家运气都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