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DWARF调试信息标准,主要是面向开发者的,用以指导如何生成调试信息、如何消费调试信息。比如编译器、链接器开发者需要参考DWARF来生成调试信息,而调试器开发者需要参考DWARF来消费调试信息。

我们先不妨了解下DWARF调试信息标准的发展史。DWARF调试信息标准的发展,离不开DWARF调试信息标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DWARF调试信息标准委员会最初成立于1988年,本来是Unix International,Inc.的编程语言特殊兴趣小组(PLSIG),其初衷是为了促进Unix System V Release 4(SVR4)的发展(SVR4中的编译器、调试器采用的就是DWARF调试格式),后面PLSIG起草了DWARF标准的v1版本,DWARF调试信息格式才算是真正的开始了标准化之路。

DWARF v1

PLSIG起草了DWARF标准的v1版本,该标准与AT&T的SVR4编译器和调试器当时使用的DWARF调试格式兼容。1992年10月,DWARF v1.1.0发布,作为一个新生儿,该版本问题较多,难以被认可、接受。

DWARF v2 vs. DWARF v1

1993年7月,DWARF v2.0.0发布。

DWARF v1版本中,生成的调试信息占存储空间很大,DWARF v2版本中增加了多种编码格式以支持对数据尺寸进行压缩。DWARF v2和DWARF v1相比,算是有了一定的进步吧。

不过DWARF v2与DWARF v1不兼容,业内人士认为其问题较多,还算不上成熟。

DWARF v2依然没有立即获得广泛的接纳,一方面因为DWARF仍是个新生儿,另一方面与Unix International宣布解散有关。委员会没有收到或处理任何行业评论,也没有发布最终标准。后来,委员会邮件列表由OpenGroup(以前称为XOpen)托管。

那时候Sun公司决定采用ELF作为Solaris平台上的文件格式,DWARF本来是为ELF设计的调试信息格式,但Sun并没有将DWARF作为首选调试信息格式,而是继续使用Stabs(stabs in elf)。Linux也是一样的做法,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才发生改变。

版本3 vs. 版本2

DWARF委员会于1999年10月进行了重组,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解决DWARF v2中存在的问题,并添加一些新功能。 在2003年中,该委员会成为Free Standards Group (自由标准组,FSG)的工作组,该组织是为促进开放标准而成立的行业联盟。 经过行业审查和评论后,DWARF v3于2005年12月发布。

该版本增加了对Java、C++ namespace、Fortran 90等的支持,也增加了一些针对编译器、链接器的优化技术。如使用 Common Information Entry (简称CIE)中字段 return_address_register 存储调用栈的返回地址,该字段使用无符号LEB编码算法进行编码,有效压缩小整数占用的存储空间。

版本4 vs. 版本3

DWARF委员会于2007年2月从FSG(Free Standards Group)退出,当时FSG与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合并组建了Linux Foundation,该基金会更侧重于推广Linux。 自那时以来,DWARF委员会一直处于独立的状态。

DWARF委员会的意见是,从DWARF v2或v3迁移到更高版本应该是简单易行的。 在DWARF v4中,几乎所有DWARF v2和v3的关键设计都保持不变。

2010年,DWARF委员会发布了DWARF v4,该版本的焦点围绕在改善数据压缩、更好地描述编译器优化后代码、增加对C++新特性的描述支持等。

版本5

对具有源语言调试和调试格式经验、对提升或扩展DWARF调试格式感兴趣的编译器和调试器开发人员,DWARF调试信息格式委员始对这些人员终保持开放态度。

2017年,DWARF v5发布,该版本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善、提升,包括更好的数据压缩、调试信息与可执行程序的分离、对macro和源文件的更好的描述、更快速的符号搜索、对编译器优化后代码的更好描述,以及其他功能、性能上的提升。

DWARF也是现在go语言工具链使用的调试信息格式,截止到go1.12.10,当前采用的版本是DWARF v4。在C++中,某些编译器如gcc已经开始应用了部分DWARF v5的特性,go语言也有这方面的讨论,如果对此感兴趣,可以关注go语言issue:: https://github.com/golang/go/issues/26379.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